本報記者 謝湘 張鵬《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12日01版)
  陝西師範大學今年70歲了。
  按照時下的風氣,校方可以多邀請些校友中的“高官、巨商、鴻儒”助陣,讓七秩校慶之年星光熠熠。可是,陝師大顯然並不打算趕這個時髦,而是向全國各地校友中的偏遠鄉村一線教師發出邀請函,並將在校慶典禮上為他們披紅獻花。
  熟悉這所大學的人相信,作為一所傳統的師範大學,陝師大恪守著自己平實、質朴的獨特精神氣質。
  “沒有理想主義氣質,陝師大不可能在西部把教育這桿大旗扛下去。”陝師大黨委書記甘暉說,“作為部屬師範院校,深刻領會國家的發展戰略,承擔支撐西北教育的重任,既是陝師大作為國家隊的光榮使命,也是學校的立校之本。”
  抱道不曲
  近兩年,因為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每年大學新生入學,陝師大都要在網絡上“火”一把,被網友稱為“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
  這很像是一個生動的註腳。一群年逾古稀的退休老教授,一筆一畫認真地在錄取通知書上寫下每個學生的名字、專業,此舉飽含了薪火相傳之義。
  書寫的參與者賈溫性老師說:“這是送給莘莘學子的一份禮物,老師把字寫好寫規範,就能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風。”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這已是陝師大的新生連續第七年收到如此別緻的“開學初禮”。在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一所大學仍表現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持守,便更為難得了。
  從1944年至1978年的30多年間,陝師大數易其名,從創建於1944年的前身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到西安師範學院,再到1960年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立新的陝西師範大學,始終沒有改變的,是師範育人的本色。
  建校之初,陝西師範大學便肩負著為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教育培養師範專門人才的使命。從此,這所大學的命運,也緊緊地與西部地區教育綁在了一起。
  從誕生開始,劉澤如、史念海、霍鬆林、黃國璋、黃永年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和學界泰斗先後任教陝師大,就此奠定了陝師大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勢,盛名享譽海內外。
  倘若用世俗的眼光看,這一代學人完全可以到條件更好的地方任教,但他們偏偏戀上了黃土地。
  文學泰斗霍鬆林一生桃李無數,但老先生要求素來嚴苛,“有時竟似不太近人情”。上世紀80年代開始,霍鬆林先後培養了70餘名博士,每一個學生的博士論文,無不經他提出意見、反覆修改,凡內容單薄、缺乏新意者,不能參加答辯。霍先生為本科生講授古代文學,同樣要求學生背誦相當數量的詩文名篇、精讀古典名著。
  史學泰斗黃永年一生著作等身,在多個領域皆有建樹,但老先生做學問從來不趕時髦,主張“把史實弄清楚,在此基礎上能找出點規律性的東西更好,而嘩眾取寵或賣論求榮者終將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這種“抱道不曲,擁書自雄”的學風經一代學人的示範倡導,早已浸潤進這所大學的血脈,感染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在外界,陝師大的畢業生也普遍收穫了“基礎扎實”、“做人朴實”的好口碑。
  主動擔當
  今年3月,陝師大收到了一封特別來信。信中說,“看到陝師大師範教育,特別是免費師範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績,甚為高興。國家要重視教育,就必須重視培養教師的師範教育。”
  執筆寫這封信的人是溫家寶。正是在這位總理的任期內,免費師範生政策率先在教育部直屬6所師範院校實施,並作為一項國家工程備受關註。
  消息傳來,陝師大師生奔走相告。新任校長程光旭感受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怎樣進一步把免費師範生制度完善好,真正為國家培養一批未來的優秀教師乃至教育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年前,作為首屆免費師範生的趙周祺,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和幾個同伴一起回到家鄉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成為一名中學外語老師。
  “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擁有了一份家鄉人羡慕的穩定工作。現在我回到家鄉,就是想給和當年的我一樣的農村孩子更多改變命運的知識力量。”趙周祺說。
  無疑,免費師範生政策改變了很多像趙周祺一樣的寒門子弟的命運。陝師大就業中心的數據統計顯示,從2008年開始,7年間,全校共招收免費師範生18635人,生源遍佈全國31個省(區、市),其中西部約占80%,西北地區約占70%。
  目光轉回到8年前,在當時陝師大的決策層看來,這項政策不啻為學校發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機遇。作為國家師範教育的“第一梯隊”,陝師大擔當這個國家任務義不容辭。
  “學校領導並不認為免費師範生政策會給學校造成這樣那樣的困難,相反,這是學校發展和改革的重要契機。”陝師大教務處教師教育辦公室主任石雲說。
  面對這項全新工作,沒有現成的道路可循。陝師大專門成立了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和理工科基礎教學部,積極探索本科生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還設立了“教育碩士培養管理中心”。這個中心的使命便是要從平臺建設、網絡課程開發、遠程培養管理、校外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為免費師範生提供支撐。
  2008年,陝師大躋身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先後投入一個億用於免費師範生平臺建設。
  學生是一所學校最好的名片。已經畢業的4屆免費師範生廣受基層教育局、學校的歡迎。更重要的是,這項制度也進入了良性循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立下終身從教的宏願,投身教育事業。
  免費師範生政策的實施,使陝師大的生源質量逐年穩定上升,在西部有些省份,高考錄取分數線高出一本線80多分。學校期待國家層面能堅持併進一步完善這項政策,因為這將對中國基礎教育尤其是提高中西部農村的教育質量產生深遠影響。
  傳遞薪火
  中國教育短板在西部、農村地區。而在廣袤的西北五省區,上至省市重點學校,下至偏遠的基層鄉村,無不活躍著陝師大畢業生的身影。
  數據統計顯示,建校70年來,陝師大先後培養出10萬餘名師範生,其中六七萬名師範畢業生服務於西北地區的中小學校。
  70年後,當人們仔細端詳這所大學時發現,這所根植於西部的大學,天然地與腳下的這片土地血脈相連,自覺地與西部地區教育同頻共振。
  為改變西北地區基礎教育薄弱的現狀,陝師大不斷強化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專家腳步踏遍大西北的大漠邊疆、田野山村,為西部地區教育傳遞薪火;學校先後與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區教育廳及地方政府實施共建教師教育創新試驗區活動,送教下鄉、置換培訓等工作從未間斷。
  多年來,為促進西北地區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陝師大還承擔了大量的省級、國家級中小學教師培訓任務,盡最大努力滿足西北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需求。
  僅2013年,來自全國22個省份的6900多名學員受益。學校教師幹部教育學院承擔了大量的基礎教育師資培訓項目,各類學員總數7萬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胡衛平教授領銜的團隊致力於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研究,開發的“學思維”活動課程在西北地區的基礎教育課堂受到廣泛歡迎。為此,校方成立了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心。目前,該中心已成為國家教師培訓模式的引領者。
  2007年8月31日,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召開,5位優秀教師代表發言。令與會者驚訝的是,其中兩位發言者均畢業於陝師大。
  今年,陝西師範大學又聯合其他4所在陝教育部直屬高校實施“攜手工程”,面向指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及縣以下中學,自主選拔農村戶籍優秀高中畢業生,進入高水平大學學習。
  9月新生入校時,一條由陝師大官方微博發出的“歡迎農家子弟成為閃start”的微博,感動了網絡世界,網友紛紛為這所高校的情懷點贊。
  70年,對一個人而言,意味著已經走進了古稀之年,而對於一所大學而言,七十正青春。將建設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作為自己辦學目標的陝西師範大學,會和她培養的一批批畢業生一道,用理想和行動逐步改變中國西部的教育生態。  (原標題:陝師大:用理想扛起西部教育這面大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p55npya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